程進,安徽宣城人,
2018年4月,作為共青團合肥市委員會第三批選派幹部,
來到巢湖市夏閣鎮元通村,
擔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、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。
從走馬上任的“駐村新手”,
到面面俱到的“當家人書記”。
不到三年的時間,
程進和元通村的村民們一起,
讓山窪子裏的貧困村經歷了日新月異的變化。
元通是程進人生中的一個大的拐點,
在這裏他感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,
也體會到了滿足人民羣眾的期待不是一句空話。
帶着拍立得走村入户
元通村位於巢湖市夏閣鎮以北,地理位置較為偏僻,村裏山多田少,200多户人家36個村民組分散在山窪間。
程進説,駐村扶貧,關鍵就是要把村民的情況搞清楚,把村裏的家底兒摸清楚。因此,初來乍到的那段時間,程進利用業餘空閒,帶着拍立得相機,騎着電瓶車一户一户地跑,遇上村民就會聊上一會兒再拍張照片。
“通過這樣的方式,一方面把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、情況記下來,也是對村民的尊重,更是為了在幹工作前做到心裏有底。”
如今,程進的小本子裏滿滿當當夾着200多張照片,裏面記着他和元通村每一户每個人最初的相識。
互聯網思維實施扶貧產業
“那個時候程書記跑了不少地方,吃了不少苦,幫我們對接,在網上找渠道,我們銷售這塊兒主要就靠程書記。”元通村扶貧產業園負責人吳世雲告訴我們。
2017年,元通村投入扶貧資金30萬元,引進合夥人吳世雲打造了扶貧產業園。2018年,產業園黃桃掛果大豐收,卻因為沒有銷售經驗而大量滯銷。這個時候,一籌莫展的吳世雲找到了剛剛駐村工作的程進。
瞭解情況後,程進當晚就在自己的公眾號“山窪子d小隊長”發表了文章《黃桃熟了,村裏急了》。在熱心網友的轉發下,團購訂單不斷,僅三天時間,一萬多斤滯銷黃桃就被搶購一空。從此,開微店、開淘寶店、統計訂單、聯繫物流、當客服、當售後,程進成了元通村的“帶貨王”。
眼下,在互聯網思維的助推下,元通村已初步形成以桃為支柱產業,各類產業多點開花的整村綜合體產業雛形。
修路建橋改善村容村貌
要想富,先修路。
剛到元通時,蜿蜒在村中的泥濘小路,成了程進最記掛的事兒。
一次次走訪後,程進了解到不少村民一直有修橋修路的心願。“村裏老人多,老路不好走,村裏到集市最近的橋因為發水還被沖毀了,村民上一趟集需要翻過前面的那座山。”
想到羣眾的事兒要趕快辦,程進想起了社會化募捐,通過騰訊99公益發起“貧困村的趕集橋”項目,用了五天時間,籌集了20.8萬元,修了兩座趕集橋。
現在,來到元通村,橋建好了,路修好了,公交車通了,元通村裏的人心裏更亮堂了。